《關于實施鄉村振興農業科技行動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扎實推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發〔2021〕1號)、《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意見》(川委發〔2021〕1號)、《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川委發〔2021〕14號)落地落實,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我省農業現代化,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省委十一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聚焦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及我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以七大科技工程為載體,大力實施鄉村振興農業科技行動,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廣,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能力,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加快鄉村振興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自立自強。圍繞國家、產業、市場需求,面向農業科技前沿,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優勢領域、重點方向、關鍵環節力爭實現自主可控,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現代農業發展技術瓶頸,整合創新資源,部署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培育科技創新團隊,突破共性關鍵技術,構建產業技術體系,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質量興農。堅持質量效益優先,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提升農業創新能力,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科技有效支撐,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產地環境清潔、生態系統穩定,構建農業綠色生產技術體系,實現鄉村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富農惠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接需求、精準施策,促進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農村發展緊密結合。合理配置農業科技資源,創新運行機制,推動農業依靠科技惠民增收,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以企業為主體、院所高校為骨干、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推用緊密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科技支撐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作用明顯增強。
1.科技創新。
到2025年,育成突破性新品種200個,開發新技術150項、新產品300個、新裝備50臺(套),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0件、評價成果150項,制定技術標準(規程)150個。
2.成果轉化。
到2025年,示范應用新品種300個、新技術150項,推廣作物新品種1億畝、畜禽新品種250萬頭(只)。
3.創新體系。
到2025年,重點建設農業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家、產業技術研究院10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30個,培育壯大一批涉農創新型企業,新認定涉農高新技術企業50家,新備案涉農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培育產創聯合體25個。
二、重點任務
(一)培育引進優質專用品種。
實施優質專用品種培育引進工程。圍繞糧油作物、經濟作物和畜禽水產,推進農作物及畜禽育種攻關計劃。實施生物育種、川豬重大科技專項。加強種質資源基礎研究,開展種源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攻關,選育一批優質、高產、綠色、高效、廣適、宜機的農作物及畜禽水產突破性新品種,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核心育種基地,著力提升農業品種自主創新能力,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提供良種支撐。
(二)開展優勢特色產業技術創新。
實施優勢特色產業技術創新工程。聚焦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和我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開展高效生產技術、精深加工技術、綠色貯運技術、安全投入品技術、農產品安全檢測等技術創新與集成示范,推進技術攻關路線圖落地落實,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選聘一批崗位專家,打造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縣(示范場)。
(三)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
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程。發揮企業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用,推廣專家大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模式,加快成果中試熟化和產業化示范,打通科技進村入戶通道。圍繞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需求,鞏固拓展科技扶貧專項成果,開展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示范。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小微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星創天地”等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建設,及時將先進適用成果變成現實生產力。組織龍頭企業聯農帶農、聯科帶科,培育一批產學研推用緊密結合的產創聯合體。強化協同推廣創新科技團隊建設,吸納一批市(州)、縣(市、區)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快速熟化、轉化重大農業關鍵技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四)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平臺。
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程。推動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增效,培育一批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支持有條件的市(州)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園區驗收、評估,加強園區動態監管。推進農業領域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探索創新聯合體建設。
(五)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在實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深入貫徹科技廳、財政廳等部門《關于促進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四川省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后補助實施暫行辦法》,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排頭兵行動,引導農業領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承擔科技計劃項目,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協同創新,探索農業領域創新型企業備案,培育一批涉農科技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六)健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實施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工程。推進“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提質擴面、轉型升級。針對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科技需求,完善“專家服務、技術供給、產業信息、供銷對接”等服務功能,建設市縣運管中心204個,覆蓋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每年完成專家在線技術咨詢15萬次。深入貫徹科技廳等11部門《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持續加強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建設,支持市(州)、縣(市、區)建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按照“一縣一團”“一業一團”的方式,實現科技特派員服務與創業對183個縣(市、區)、“10+3”產業全覆蓋。
(七)加強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技術創新。
實施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技術創新工程。針對我省農機裝備“缺門斷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較低、農業信息化及烘干冷鏈物流技術發展滯后等問題,圍繞糧經作物種植、畜禽水產養殖、農產品精深加工、烘干冷鏈物流,組織開展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制、智慧農業技術開發、農機農藝集成示范及烘干冷鏈貯運關鍵技術研究、標準規范研制、設施設備開發、服務體系示范,著力提升全省農業裝備和冷鏈物流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頂層設計。
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和我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編制完成全省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食品飲料科技發展等“十四五”及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出臺《四川省“十四五”農作物及畜禽育種攻關實施方案》。研究制定省委一號文件科技任務落實清單,按照“責任制+清單制”推動文件精神落地落實。
(二)強化組織領導。
在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和補齊三大先導性支撐產業短板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全省農業科技工作的統籌協調,協同推進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園區建設等。各地科技、農業農村行政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鄉村振興農業科技工作,加強上下聯動、部門協作,著力產學研推用結合、農科教協同,切實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廣。
(三)加大科技投入。
積極爭取公共財政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要盤活存量、拓展增量,堅持“四個面向”,積極探索通過市場途徑籌措研究經費。引導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省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探索農業科技創新風險補償和融資風險分擔政策,鼓勵保險機構開展農業科技保險創新。
(四)壯大人才隊伍。
實施科技創新創業苗子工程、青年科技基金計劃、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計劃、國(境)外高端人才引進項目、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等,加快培養一批農業領域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及創新團隊。改革完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培育壯大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
(五)完善推廣體系。
完善以農技推廣機構為主體,市場化服務力量為重要補充,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分工協作、充滿活力的農技推廣體系。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示范推廣一批主推技術。著力提升農技推廣機構能力,強化農技推廣機構公益性職能履行,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建立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長效機制。
(六)創新體制機制。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為骨干、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推用緊密結合的農業創新體系。突出源頭創新與應用導向,建立支持基礎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并重機制。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積極探索“揭榜掛帥”,進一步改革科研組織方式。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