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重回“綠色”和“健康”——我國多地探索耕地保護和治理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優質的土壤,是生產綠色健康農產品的基礎。在第29個全國土地日到來之際,記者在湖南、黑龍江、河南等農業大省調查發現,當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大耕地保護力度,使土地重回“綠色”和“健康”。
阻隔修復:治理土壤污染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河口鎮雙豐村種糧大戶曾建伍,從2016年開始對種植的200多畝稻田搭配施用阻控劑、有機肥和綠肥,并施用石灰,進行全程淹水管理。盡管人工成本一年增加好幾千元,但水稻含鎘率降低30%以上。
近年來,當地依據稻米與土壤污染程度,分區治理,綜合施策。在重度污染區域,退出水稻種植,改種桑葉、花卉、麻類等非食用農作物和油菜、葡萄等鎘低吸收作物。
2017年,國家相關部門在湖南省湘潭市成立國家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防控協同創新聯盟。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介紹,該創新聯盟主要致力于為全新的耕作制度提供依據,研究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技術、理念和方向,部分示范區農作物重金屬含量降幅達到50%-90%。
通過植樹造林的形式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也是一種重要方式。目前,湖南省已經選育出十多個適宜樹種,將全面應用到省內數百萬畝礦區中。
在湖南省林科院林業研究所所長童方平團隊協助下,湖南省冷水江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部門包干等形式,開展大規模礦區復綠,曾經寸草不生的10萬畝錫礦山核心礦區,如今已有超過三分之一成功復綠。根據監測,2018年錫礦山土壤重金屬含量較2011年整體下降20%左右。
秸稈還田:黑土地肥力重回
今年春耕,在黑龍江省克山縣軍林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地塊里,玉米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種機往返穿梭在田間,滅茬、開溝、播種、鎮壓、秸稈覆蓋一次完成。
合作社理事長郭軍說,玉米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種機械化技術不用動土,秸稈不用離田,同時通過秸稈覆蓋還田,可以提高有機質含量,增加耕層厚度,減少環境污染,為黑土地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東北地區為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但由于長期超負荷利用,重用輕養,黑土地資源惡化和損失呈現加重趨勢。
克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孫開學說,克山縣通過采取多項有效措施,耕地保護取得成效,試點區耕地地力比試點前提高0.5個等級以上,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達到44.9克/千克,比項目試點前提高3.2%,耕層厚度增加6.5厘米。
哈爾濱市雙城區嵐顯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承擔著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斑@兩年夏天,拿鐵锨一挖,就看到秸稈翻埋的地方產生了一層有益的菌。秋天整地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地變松軟了。”該合作社理事長吳嵐顯說。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土肥管理站了解到,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試點區域耕地土壤有機質增加,物理性狀、生物性狀等得到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明顯提高,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項目預期。
引水筑渠:增加高標準農田
河南省鄧州市孟樓鎮地勢高,缺乏灌溉設施,有的地方機井打100多米深都沒水,過去種地全靠望天收,鋤地易傷苗。
為了更高效地治理好土地,鄧州市政府出資成立了土地開發公司,將農民的土地通過流轉集中起來,整治提升地力后再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過整治,孟樓鎮5.7萬多畝耕地引來了丹江水,11座提灌站將丹江水通過4.8千米干渠、12千米支渠、170千米地埋管道灌溉到耕地。
鄧州市農村土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航說,經過治理,當地耕地質量明顯改善,地力提高1至2個等級,現在小麥畝產超過1000斤。
孟樓鎮黨委書記李爽說,土地整治不僅讓耕地地力提升,耕地面積也明顯增加,過去溝溝坎坎的荒地、邊坡地整治后,全鎮增加耕地1600畝。
據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的數據顯示,河南共安排土地整治項目318個,整治規模2626.33萬畝。
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舒莊鄉杜店村,記者看到連片的農田里不遠處就有一眼機井。村黨支部書記杜天才說,10年前村里只有幾口老井,這些年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和高標準農田創建,平均50畝地就有一眼機井,全村3000多畝地不用3天就可普澆一遍水。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余紀云說,“十二五”以來河南省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400萬畝,平均每畝提升糧食產能1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