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改:蹄疾步穩 任重道遠
這是一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四梁八柱”性的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域,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有序推進,三項試點逐步落地生根,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增效擴能,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面深入推進。
啃硬:謀定而后動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關系千家萬戶,影響千秋萬代。“牽一發而動全身”七個字早已決定,啃下這塊全面深改的“硬骨頭”,既要觀大勢、謀全局,又要打基礎、謀長遠。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部署、總動員,吹響了改革集合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明了要在法治框架下尋求改革“最大公約數”的方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新發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奏響了改革與發展的“雙重奏”;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作出了全面從嚴治黨抓好改革落實的新部署。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為“新土改”定了調,明確了方向。
——2014年1月,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單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節,提出“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導和規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為“三塊地”試點改革的正式開啟鋪路奠基。
——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自此,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箭齊發”,在全國33個試點地區分類進行,正式拉開了“新土改”的大幕。
正是這份文件,亮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須堅守的三條底線——“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闡述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內在邏輯,給當時“農地或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宅基地可以自由買賣”等誤讀言論上了一劑醒藥。
唯有守住底線才能推動改革不斷前行。三條底線的劃定,絕不是束縛自己的手腳,而是減少社會上對改革不切實際的預期,謹防“一放就亂”。這三條底線,符合中國實際,有利于解決過去改革中出現的征地難、農民權益受損、耕地濫占濫用等問題和矛盾。三條底線,既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底線,既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方法論。“土地制度是國家基礎性制度,改革絕不能犯顛覆性錯誤。試點工作必須牢牢守住三條底線”,在2015年1月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姜大明部長向全系統再次強調。
奮進:蹄疾而步穩
“蹄疾而步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節奏,也是“新土改”的根本節奏。
改革的巨輪,駛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便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2015。那一年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姜大明部長對試點工作下了四道嚴令:一要堅持底線思維;二要堅持試點先行;三要重點明確、各有側重;四要堅持依法試點。
此后的改革時間里,全系統上下都在“蹄疾”與“步穩”之間尋求著平衡,在推動有效改革與堅守底線之間尋找著平衡。一方面,對于看準了的、條件成熟的改革單元,乘風破浪,爭取新突破、新成效;另一方面,對于實在難啃的“硬骨頭”,心存耐性,深入調查研究、不斷摸索總結。
自2015年年底以來,國土資源部先后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有序開展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指導試點地區加快開展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既有力支撐了改革試點,也為今后深化改革、促進農村土地規范有序利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兄弟部門也協力助推。中央改革辦開展了三項試點督導及督察整改“回頭看”;中農辦深入試點地區開展調查研究并及時給予具體指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對三項試點工作進行了第三方評估;財政部、中央人民銀行、銀監會與國土部先后聯合出臺了三個配套制度文件,明確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宅基地使用權抵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等有關政策措施;人社部多次到試點地區調研,聽取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情況,協調解決相關困難和問題……
在“蹄疾而步穩”中,三項試點不斷傳來落蹄聲。“試制度”全面推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成為修法的重要支撐;“試成效”亮點紛呈,在激發農村市場潛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等方面表現不俗,昭示了制度創新的巨大潛力。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增效擴能。從浙江德清敲響全國“第一槌”,再到貴州湄潭率先在西部地區“破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逐步開花結果。浙江德清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產業升級和基層治理加強;廣東南海對土地增值收益在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分配做了新的探索;四川郫都大力推動入市樣本擴容增效,同時編制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山西澤州在入市途徑、方式和用途方面實現全覆蓋;貴州湄潭結合農村產業、鄉村旅游等實際,統籌推進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征地制度改革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河北定州以維護農民利益為出發點,明確征地范圍,重構征地程序;山東禹城探索形成“一代管、二提高、三保障”的利益保障機制,有效提升了被征地農民獲得感。各試點地區通過深化改革,征地范圍進一步縮小,征地程序更加規范完善,被征地農民所得補償和分享的增值收益明顯增加。
——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面深入推進。江西余江1040個自然村同步試點宅基地制度改革;天津薊州、浙江義烏、福建晉江、云南大理、寧夏平羅等試點地區積極探索盤活利用閑置農房和宅基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江蘇武進、福建晉江等地開發建設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統并投入使用……
——截止今年4月底,33個試點地區,累計出臺約500項制度措施;按新辦法實施征地59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278宗;宅改試點地區退出宅基地7萬余戶,面積約3.2萬畝。
這項關乎千家萬戶的改革,正推動廣大農村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改變著農民的生活;而人地關系這塊“晴雨表”,也檢驗著改革的成效。浙江德清的鋼琴小鎮飛出激揚樂章,鋼琴產業在那里深深扎根,農民成了“樂器之王”,訂單飛到美國;安徽金寨宅改釋放“蝴蝶效應”,萬戶貧困戶脫了貧,農民主動上門要求參加宅改;越來越多常年在外的“候鳥”,紛紛借土地新政“回歸”創業,成為種糧大戶、養殖大戶、旅游大戶……
深化:統籌而聯動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這份開啟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幕的“總施工圖”,吹響了統籌各項農村改革的號角,也宣告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時代的到來。
“統籌”二字,既是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協調”新理念的深刻體現。映射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最能體現這種變化的是從“地地掛鉤”到“人地掛鉤”再到“人地錢”掛鉤的不斷深入探索。這意味著,土改、戶改和農村金融改革等必須放到一個籃子里統籌推進。2016年,在多年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實踐之上,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人地掛鉤”機制得以建立。“人地錢”掛鉤機制,正借助“三塊地”改革不斷探索。
統籌,并不止于各項農村改革,也是“三塊地”改革深入推進的內生需求。說到底,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都是對“人、地、錢”三者關系的探索,都是對農村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將征地制度改革和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試點范圍擴至33個縣。自此,“三塊地”改革徹底打通。
今年4月10日,姜大明部長主持召開國土資源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要求重點從強化統籌突出重點、深入調研破解難題、主動協調凝聚合力、嚴格督察促進落實、總結提升彰顯成效五個方面用力,勇于擔當、發揮關鍵作用。
半個月后,國土資源部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現場在浙江德清召開,提出要落實好“國土資源部負總責、省委直接抓、試點地方黨委負責”,打好試點攻堅決戰。繼而,6月對33個試點工作開展交叉督察,9月將開展督察反饋意見落實情況檢查,11月~12月將再次進行評估。
在統籌中深入,在深入中統籌,已成為打好這場攻堅決戰的不二法則。當前,三項試點統籌推進力度不斷加大,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明顯增強,綜合效益日益顯現。
——內部統籌有序推進。目前,已有27個試點地區根據統籌推進要求出臺了文件,18個試點地區已進行實踐探索。新增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大部分已完成摸底調查,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辦法規范入市行為;新增的征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正緊鑼密鼓進行工作謀劃和制度設計,部分進展較快的已開始實施。
——外部統籌釋放聯動效應。目前,33個試點已全部納入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14個納入農村改革試驗區,15個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部列入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不少試點地區納入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改革與立法相互促進。在總結提煉各地試點經驗,并在與國務院法制辦等相關部門充分溝通的基礎上,2016年年底《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形成;5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發布;結合征求意見,又進行了十八處修改,修正案送審稿于7月27日正式上報國務院審議。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試點成效初顯,令人欣慰,但改革依然任重道遠。攻堅決戰之時,更需“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勇氣,更需“滴水穿石、鐵杵磨針”的耐心,更多地傾聽農村改革的主體——農民的心聲,放手讓基層大膽闖、大膽試,讓“三塊地”改革試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真經”。